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腻姐村这片红土地“绿了”

    信息发布者:ynwsyspl_mgb357bgwd9
    2020-04-01 18:16:16    来源:砚山融媒   转载
    近年来,砚山县盘龙乡积极带领群众开展各项脱贫攻坚工作,日前,从该乡传来好消息,以前贫瘠、大面积荒置的红土地上已经被盘活,种上了一千余亩沃柑,并使用了传统农作物与沃柑套种的新型种植模式。


    当天一大早,记者来到位于盘龙乡腻姐村委会干塘子村的沃柑种植基地,红土地上连片的沃柑树苗映入眼帘,视野极好的基地上全是生机盎然的模样,近看,树苗已经长到四十公分左右的高度,碧绿的嫩芽上已经冒出朵朵黄白相间的小花,很是漂亮。在地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往沃柑地里套种红豆的张莹环,她告诉记者,家里种了9亩沃柑,加上套种的红豆、生姜、辣椒,生活充满了希望。

    盘龙乡腻姐村委会干塘子村小组村民    张莹环:村委会的宣传(套种),我们就拿来栽,我们在家里出不去打工,希望栽了能卖点钱,我们浇水、开花(周期),这些都是技术人员来教我们做。


    张莹环还告诉记者,村里和她一样的脱贫户还有很多,她说大家都是靠着政府的好政策扶持才得以脱贫,如今,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能致富,所以作为该村村主任的杨德发当起了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带着大家四处考察,种植前期,有不少群众质疑贫瘠红土地能否种植水果,他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在乡政府的帮助下,有了完整的种植规划,他们很有信心做好第一批尝“螃蟹”的先行者。


    盘龙乡腻姐村委会主任    杨德发:我们腻姐整个村(计划)发展是三千亩,我们第一期种下去有1094亩了,目前,我们好多老百姓还采取观望状态。剩下的就是今年年底到秋收季节过完,我们再去进苗过来,完成1000多亩,力争在明年春季,把三千多亩沃柑(种植)完成。


    杨德发说,群众过去“穷”怕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新老套种”就是在多番考察过后,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琢磨出来的模式,对此,从砚山县统计局到该村驻村的工作队员杨超,最有感触,他说,来村里驻村最开心的事就是跟着村干部一起学习了沃柑套种传统作物的方法,很多和他一样不懂种植的群众如今也都成了半个“技术员”了。

    砚山县统计局驻腻姐村委会工作队员   杨超:沃柑种植,要3年后收效,这些(传统)品种的作物都属于矮棵类的作物,从新技术的推广,再结合着我们老百姓传统种植生姜、花生,比较有经验也比较成熟的传统模式,两者相结合,有比较大的优势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老百姓在种植和管理上也比较有底气,采取这些模式可以说对农业的调整,群众的增收、增效也是起到一个极大地促进作用。


    在沃柑产生经济效益之前,让传统农作物先创造经济价值,是贫瘠红土地最大的价值体现,也是杨超等驻村工作队员、村社干部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最大的尝试, 过去盘龙乡一直没有规模化的产业可以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相对滞后,如今,在全县风风火火都在抓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候,他们也不落后,沃柑种植基地成了全乡群众致富的期望。

    盘龙乡腻姐村委会主任    杨德发:三年过后,我们这里一棵树只能挂果到60-100斤,四年后,(预计)发展挂果到100-120斤左右,(和公司)签了一个协议,以后这个果子按2块5/斤让他们公司来(批发)代收,我们的销售是不成问题的。


    据了解,目前在整个盘龙乡,共有120户种植沃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80户,户均种植5亩,按照估算,沃柑基地到第三年丰果期,亩产可达9600斤左右,按照合同计划的每斤2.5元计算,毛收入将达24000元左右。

    【编后语】

    正如杨德发所说的,他们作为村社干部,和第一批种植沃柑的群众一样都是走在产业试发展道路上的先行者,他们深切的体会到一个地方从贫困到脱贫,从脱贫到要致富的艰难,但他们也深知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也希望,在我们县,有越来越多的乡镇、村寨能够像干塘子村一样,能够在贫瘠的红土地上盘活出更多更好的“贵宝地”,让脱贫攻坚的成效得到更大的体现。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